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7月22日上午,省地質院“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努力向未來”2022年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長沙隆重召開。院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咨詢中心主任、省物化所正處級干部、2015年湖南省先進工作者何紅生,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2020年湖南省先進工作者駱檢蘭作為特邀勞模出席會議。邵軍、周英愛、朱文卿、閆博華4位同志被授予勞動模范稱號,陳艷葉、李愛麗、吳知恒3位同志被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為學習貫徹院勞動模范表彰大會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特開辟專欄刊登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事跡系列報道,激勵全所干部職工學先進、趕先進,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建設全國一流物化強所貢獻應有力量。
地心探寶 山河逐夢
——記省地質院2022年勞動模范朱文卿
相比很多同樣從象牙塔中走出來的地質新青年,86年出生的朱文卿更像老一輩地質工作者——曬得黝黑的皮膚、老式樸素的汗衫、方方正正的黑框眼鏡……只有在與之交談時,他憨憨的笑容、清澈的眼神和謙遜的態度才會一不小心暴露他的年齡。
深入接觸后,你會發現,他不僅形似老一輩地質工作者,而且很好地傳承與發揚了他們的優良傳統。在十三年的地質生涯中,他鉆入地下礦井探尋礦產寶藏,行走山川河流追逐地質夢想,“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省121創新工程人才”是他吃苦耐勞、敢于開拓的閃光名片;“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中國十大地質找礦獎”“國土資源部科技二等獎”是他兢兢業業、甘于奉獻的錦上添花;三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更是對他創新求索、勇于攀登的最佳饋贈。
不畏艱險 投身地質樂在其中
2010年12月的一天,剛從中南大學畢業,到物化所能源地質中心(原湖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工作不久的朱文卿正蹲在礦井下對一處低矮的巷道進行素描,突然“轟隆”一聲巨響,他身旁的煤層頂板瞬間垮塌,大小石塊紛紛崩落,一股氣流伴著煤灰鋪面而來。萬幸坍塌的范圍不大,做好了安全防護的朱文卿只是被巖塊擦傷,躲過了一劫?!按箅y不死,必有后福!”多年以后再談起這件事,朱文卿已經云淡風輕,以玩笑置之。
雖然剛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下馬威”,但是朱文卿從來沒打過“退堂鼓”。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他漸漸習慣了礦井下低矮的巷道、潮濕陰暗的環境、煤灰飛揚的空氣以及采煤工作面的高溫缺氧、悶熱難耐?!爱敵踹x擇專業時,很多人就跟我說這個工作很辛苦,但我卻很享受地質工作跋山涉水、深入自然探究的過程!”每當被問及工作是否辛苦,朱文卿總是笑著這樣回答,言語中能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
朱文卿的吃苦耐勞、勤奮認真讓領導們很快記住了他,工作不到一年就任命他為“湖南省煤炭資源潛力評價”項目中全省六大煤田之一的桑石煤田的負責人。該項目是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湖南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全省煤炭資源的勘查、管理、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意義重大。
接到任務后,朱文卿迅速調整心態、進入角色。他自知經驗尚淺,于是反反復復研讀項目實施方案、查閱相關書籍文獻,更虛心向同事前輩請教。為按時保質完成報告編寫,他經常加班至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又起來繼續工作,辦公室成了他臨時的家,柜子里長期放著洗漱用品和干糧。幾個月下來,他黑了、瘦了,但是一說起工作仍舊容光煥發,精神十足。
最終,在他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該項目圓滿完成,并取得了豐碩成果:2011年1月被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管理辦公室評為優秀報告;2012年1月被省政府評為“十一五”地質調查優秀成果獎。
不舍晝夜 扎根地質干在其中
初戰告捷,朱文卿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更堅定了為地質事業奮斗終生的理想和信念。從此,崇山峻嶺成了他最熟悉的風景,河流溪水成了他最忠實的伙伴,加班加點也成了他最日常的狀態。
“出于環境和安全的考慮,很多人不喜歡下礦井,但是我下過幾百個!”談到工作,平日沉默寡言的朱文卿瞬間打開了話匣子,“只有多下井、多實地勘查,才能取得更詳實、更準確的第一手資料,才能實現地質找礦的新突破?!?/span>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14年,朱文卿參與的“攸縣蘭村礦區深部煤炭詳查”探獲煤炭資源1.7億噸,在省內首次獲評“2013年度中國十大地質找礦成果獎”。與此同時,他還擔任“攸縣黃豐橋礦區邊深部(±0m以下)煤炭普查及詳查”項目負責人。黃豐橋礦區是湖南省乃至國家級重點礦區之一,最早的采煤歷史可以追溯在明萬歷時期。該區煤層多,煤系地層厚,巖相變化大,煤、巖層對比一直是掣肘區內找煤突破的難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領導的指導下,朱文卿帶領項目組成員,反復研究區內地質特征及對比標志,理順煤層對比思路,采用多種綜合對比手段和方法,首次建立了黃豐橋礦區系統實用的煤、巖層對比標志,一舉解決該區煤、巖層對比難題,正確認識了煤層的賦存特征與規律。同時,他還狠抓“三邊工作”,以生產井編錄代替鉆孔控制,節約鉆孔4個,節省經費近300萬元。
在朱文卿的科學組織和精心管理下,該項目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以往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探獲資源量8504萬噸,野外驗收和成果質量評級均為“優秀”,解除了礦區25家生產礦井資源危機,遠超5400萬噸的設計目標,并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省廳專家的高度贊揚。
2016年,好消息再次傳來,以該項目為重要子項目的湖南省第一個煤炭整裝勘查項目——“攸縣黃蘭礦區煤炭整裝勘查”共探獲煤炭資源量3.43億噸,創造了南方缺煤省份找煤的歷史性突破,所有探獲資源量已全部規劃利用,對產煤百強縣攸縣及湖南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不改初心 深學地質研在其中
“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戰,善于學習,不管是多急多難的工作,他都能主動想方設法高質量地完成?!闭f起朱文卿,領導和同事總是交口稱贊。
近年來,隨著地質行業生態劇變和地勘經濟轉型加快,朱文卿敏銳覺察到,地質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勵,要想掌握市場主動權,就必須進行科技創新,走產研融合的發展之路。
2016年至2018年,朱文卿每年脫產2個月參加中南大學在職研究生學習,并始終懷著“空杯”心態,勤于思考、樂于鉆研,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此外他還在項目組積極推行“傳幫帶”的工作制度,毫無保留地帶領和幫助團隊共同進步。2019年被中南大學聘為碩士兼職導師后,他更是推陳出新,依托項目培養新進技術人員10余名,指導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6篇。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多年穩扎穩打的專業實踐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研究讓朱文卿的科研工作一路開花、芬芳四溢——他主持的“湖南黃蘭礦區煤炭整裝勘查關鍵技術研究及找礦勘查”獲2017年度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要參與的“湖南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煤系氣資源綜合評價關鍵技術體系與應用”分別獲得2016年度、2020年度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完成的《煤系石墨鑒別》《石煤地質勘查技術規程》兩部省級規程對全省乃至全國的煤系石墨和石煤資源勘查與開發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他主持完成的《湖南省礦產地質志能源礦產分卷》,全面總結了全省能源礦產資源特征及成礦規律,被由陳毓川院士擔任組長的評審專家組評為優秀。
華燈初上的城市夜晚,歸家的車輛川流不息,電臺里緩緩流出老狼的《青春無悔》,再一換臺,是陳奕迅的《夢想天空分外藍》……青春、夢想,很高大上又很接地氣,總是被歌頌又總是被放逐。對于朱文卿來說,他的青春、夢想不在城市的繁華喧囂,而在祖國的廣袤大地、山川湖海;他的青春、夢想不需要被歌頌,也不會被放逐,只需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心探寶、山河逐夢,他的地質人生還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