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7月22日上午,省地質院“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努力向未來”2022年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長沙隆重召開。院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咨詢中心主任、省物化所正處級干部、2015年湖南省先進工作者何紅生,所黨委副書記、副所長、2020年湖南省先進工作者駱檢蘭作為特邀勞模出席會議。邵軍、周英愛、朱文卿、閆博華4位同志被授予勞動模范稱號,陳艷葉、李愛麗、吳知恒3位同志被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為學習貫徹院勞動模范表彰大會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特開辟專欄刊登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事跡系列報道,激勵全所干部職工學先進、趕先進,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建設全國一流物化強所貢獻應有力量。
擇一事終一生的“三高”專家
從事地質工作34年,致力于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及理論應用與研究,在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中首次發現湖南境內大面積富硒土壤,掀起全省富硒產業發展熱潮帶動一方百姓脫貧,將地球化學技術方法跨學科應用于環保領域,摸清全省土壤污染區域分布狀況,探索耕地質量提升技術,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地質方案。他是全省地球化學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是全所地質工作者心目中理想高、技術高、要求高的“三高”專家——駱檢蘭。
駱檢蘭(右)在野外地質工作中
不怕工作苦和累,就怕不能再干地質50年
“駱總工作起來干勁十足,常常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還精神抖擻,說到興起時還會手舞足蹈,談到技術問題時更是眉飛色舞”,采訪中多名熟悉駱檢蘭的年輕地質隊員如是說。勤勉敬業、專業務實是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這份敬業的背后飽含著他對地質夢想的堅守。三十多年來,駱檢蘭始終保持著對專業的熱愛,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總是裝著地質專業書籍。由于要兼顧業務與技術工作,白天處理行政事務、晚上研究技術問題、周末實地檢查項目是駱檢蘭的工作常態,但無論多累,他總會在每個晚上騰出一段安靜的時間翻開書本靜心去琢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技術手段科研攻關中的某個尚未攻克的難題,每天安靜的思考技術問題似乎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和應對繁雜工作的放松方式……“不怕工作苦和累,就怕不能再為地質健康工作50年,還有很多地質技術難題等著我和我的團隊去探索、去解答”,駱檢蘭常常說。地質工作早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駱檢蘭(左二)與新田縣政府領導共商富硒發展大計
三句話不離本行,萬物運動皆可看成地質規律
駱檢蘭常說,學地球化學的看任何東西都是元素,看自然運動就是看元素在他們之間的變化。多年野外工作練就的“火眼金睛”,讓駱檢蘭每到一處項目現場總能最快說出現場存在的地質問題并提出解決方向,在與土地工程、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其他行業專家合作時,他都能從地質地球化學的角度詳盡闡述各類現象的地質機理。“地球化學人看山不是山,是元素有序堆積著的層層疊疊,看海不是海,是水中元素的溶解與沉浮,野外的地質現象對我們來說就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在訴述說著元素在歷史變遷中的美麗故事”,這是駱檢蘭作為地質人才能讀懂的浪漫。也正是他對地質工作的這份熱愛造就了他專業上的卓越,在地勘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艱難時期,駱檢蘭憑借敏銳的專業嗅覺,帶領團隊迅速進入農業、環保領域,通過農業調查推動全省富硒產業發展,打造了地質工作服務地方發展的精準扶貧成功典范,從海量地球化學數據規律中,創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形成了享譽全省乃至全國的土壤污染調查專業品牌。
駱檢蘭(右一)親自參與野外物探項目-廣東北市地區磁法項目
生活上不拘小節,但技術上不放過任何細節
長期的地質工作讓駱檢蘭養成了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習慣與作風。他常常和項目上的隊員們一起吃干糧住帳篷,一件工作服穿幾十年也不舍得換……生活上不拘小節的駱檢蘭,對工作卻十分嚴格,“你們工作時一定要嚴謹,要多從分布、分配、遷移、轉化四個維度深入思考,要多考慮地質、物探、化探、生態、遙感的有機融合,多培養大地質、大生態的系統觀念”,這是駱檢蘭經常囑咐團隊成員的一席話。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為了攻克湖南省受污染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駱檢蘭將地質、化探和生態技術融合,帶領團隊在桂陽、石門、桃江等地進行實地研究與實驗,以表生地球化學動力學理論為指導,推導研究順應自然的污染土壤修復和安全利用系列技術方案。為了保證實驗效果和精確度,從取土、稱重到計算試劑配方量、混合、回填等駱檢蘭均按理論模型要求反復確認并操作,每次只取試驗田中1平方米厚20cm的土層進行試驗,期間不斷監測調整含水率,直至pH和Eh值達到理論最優值后再灌水插秧,他常常為了一個數據光著腳板頂著烈日在實驗田蹲一天,只要一個步驟稍有誤差,便重新取土再來一遍。目前,已研發的兩套技術能使農產品重金屬含量降低80%以上,正通過小試、中試和示范,有望推出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系列地質方案,應用前景廣闊。正是這樣精益求精的態度,讓駱檢蘭6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項,多次在“攻深找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交出一份份令人滿意的地質答卷。
“我只是地質工作者中的一名普通代表,地質工作要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一代代地質人對基礎理論的創新,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我這代人完成不了,也希望后來者站在我們積累的成果上實現這一理想”。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低谷易匠心。這便是“三高”專家駱檢蘭的地質人生。
(文字:代璐 圖片:吳斌)